從考古博物館開始一天,真是充滿知識的力量(誤)。考古博物館也是在聖索非雅大教堂旁邊,伊斯坦堡的景點好集中,卻要看的東西很多。考古博物館共有三館:考古學博物館(Arkeoloji Müzesi)、古代東方博物館(Eski Sark Eserieri Müzesi)和陶瓷博物館(Çinii Köskü)。
我們先看了古代東方博物館,門口的石獅子巨大得很可愛,感覺跟哆啦A夢是兄弟,後面樓梯走上去立馬進入過往的時光。迎接我們的是波斯王朝的可愛壁雕,平面的構圖還停留在埃及的視野。羽毛和捲髮的描繪多過埃及,尺寸都很大,感覺得出來當地石頭都很大塊(是這樣嗎?)。想必工匠先刻其他的衣著,再回過頭來刻捲髮和羽毛吧!-刻完牙齒後對雕刻師傅都非常佩服的牙醫小感想。
對於波斯帝國飛翔的人面獅身,我總有一種情感。十年前跟妹妹一起去英國遊學一個月,大英博物館的美索不達米雅平原展區關閉,導致無緣看到。後同樣的組合去紐約住一個月,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區域也是關閉的。過分剛好下,使得我和妹妹特別想看到這飛翔的人面獅身,能看到也特別開心。除了大型展品,小東西例如古代的印鑑也是十分講究。對於這樣五千年來細節沒變太多的人類而言,有點感傷,同樣還是追求伊卡洛斯的飛翔,就算知道天空不那麼安全,還是奮力追求(話說現代人都衝到外太空去了)。
波斯帝國的寶藍色石牆上是龍(上)和牛(下)的浮雕,古人對於龍似乎特別執迷。
但龍的腳趾前後不一樣是哪招?不過顯然波斯人認為龍跟蜥蜴是近親。
還有楔形文字真的是楔型的(廢話),旁邊還有圈圈文字,不是無限大的意思吧?參觀完東方的部分,進入部分整修的考古博物館。
說到考古,還是必須從埃及和木乃伊開始。牙醫的職業病讓我一眼就看到木乃伊的牙齒,整個就是很想要紀念這個古老的疾病。之前讀過一本書,說古人的食物比較不會蛀牙,看書中調查的資料好像確實如此,現代食物的精緻與糖的普及,造成了許多牙醫的工作。然而這不是現在的故事,牙醫史上第一顆假牙就是木乃伊的挖掘發現的。
然而逃得過蛀牙,還是逃不過牙周病的(茶)。各位還是乖乖刷牙囉!
考古博物館最齊全的是各色石棺,這次旅行參考了很多造型,從埃及風格的到地中海客製化故事性石棺,樣樣齊全。
最有名的是刻有亞歷山大大帝的石棺,裡面不是亞歷山大本人。
也不是只有石棺,但石棺真的容易保存,而且後人容易讚嘆工藝的完美。
對於女子團體的哀傷石棺,這人覺得最沒有壓迫感。而有門口的石棺有點可怕。
當然羅馬石雕是必修觀賞景點,最左邊的妳應該要回希臘吧?
神殿的重現也是他們的主打。
古蹟修復本身就是一款拼圖,更別說馬賽克地磚,考古學家的耐心與直覺是有練過的。
除了世界各地的收藏,伊斯坦堡本身也是十分有故事的地方,當然不會錯過當地的收藏,可惜大部份的解釋都是密密麻麻的土國話和英文,相當費心神才能看懂。
琳琅滿目的的擺設,門外漢的我們也就走走看看。
館藏似乎都是以石頭為主,不知道花園那些是擺不下還是不知道要怎麼擺?
除了石頭,伊斯坦堡的舊模樣也令人玩味,例如斷掉的蛇頭本人(笑)。
然而這個古都似乎還有很多值得探訪挖掘的地方,城市開發顯然不比羅馬好搞。港口沈船的古物展覽放在海水裡的保存方式是第一次看到。零碎的物件很多,佩服考古學家們的執著和想像力。
對於陳列,博物館有一定的堅持,連防火器具都這樣一絲不苟。
對面的陶瓷博物館相較下無趣,有12世紀到20世紀的陶瓷,以前是蘇丹自己的個人收藏。
可是門口貓咪很客套,黏膩地招呼客人,大家都玩得很開心。
由於買了三天85tl的連票,有救本精神的我們還去逛了馬賽克博物館(Mozaik Müzesi)。
位於亞拉斯特市集(Arasta Carsisi)的中段位置,博物館入口不是很明顯。亞拉斯特市集是藝術品市集,有很多有趣的畫作和地毯。出門前我就跟旅伴打趣的說,土耳其航空限重三十公斤,是為了方便觀光客把地毯帶回家嗎?然而充滿文化衝擊的歐亞混血都市,所販賣的藝術品確實有異國的跳脫感,跟卡帕多奇亞地區的地毯用色不同,多了點歐洲的華麗和精緻。
馬賽克博物館的的設立,是因為藍色清真寺以前是拜占庭宮殿,宮殿連接港口的走廊留下的鑲嵌馬賽克畫,後來又從別處移來其他的馬賽克瓷磚畫。多數以神話和狩獵為題材,和普通的馬賽克話多以基督為題略微不同。對於畫素和顏色的解析,古人就有所參透,駐足欣賞古人卓越的色彩精准分配和描繪,真覺得中世紀的藝術黑暗期是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,中斷了人類對於美術表現的發展。也許是福不是禍,畢竟藝術發展的初期都是奴隸和工匠們的心血結晶。當時對於構圖和背景還不是那麼要求,比較像是大型塗鴉,卻彼此沒有明顯的關聯性(可能只有故事性)。
走回路面電車蘇丹艾哈邁德站,午餐吃了土耳其冰淇淋(7tl)和沙威瑪(6tl),雖然大街上的冰淇淋最貴,但我們也懶得找了。土耳其冰淇淋的取得似乎都要被賣冰人耍著玩,這是什麼儀式嗎?
後因我看錯地圖,到了錫爾凱吉車站(Sirkeci Garı)附近的郵局。本想去卡拉達塔附近的博物館,看看我們沒花錢看的土耳其旋轉舞(延伸閱讀)。錫爾凱吉車站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的兩個主要火車站之一,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以西。1873年臨時車站啟用,目前建築1890年啟用。目前負責伊斯坦堡住歐洲其他地區的鐵路運輸(網路資料)。車站外觀跟海那一端的海達爾帕夏火車站(Haydarpaşa Garı)一樣輝映著古都壯闊的過往,可惜正在整修。
郵局(PTT)看起來壯觀又美麗,旁邊還有郵局的免費博物館供人參觀。
購買了郵票,把功課(明信片)寄出,便前往埃及市集。穿越小巷與人群,跟著人群聚集,就看到埃及市集(Mısır Çarşısı)。
埃及市集又叫做香料市場,主打各色香料,外圍還有園藝植物和寵物飼料的攤販。由於供電的問題,有些店家暗暗的,不拘小節的程度真是有趣(台灣商家大概就大聲抗議政府不把他們的生計放在眼裡了)。
樓頂平台是電影「007:空降危機」的場景,曾是龐德的飆車炫技處,平常是鴿子的家,騎著摩托車穿梭在超過250個攤位的市集中,感覺很爽吧!
人氣旺盛又不流于商業的埃及市集,似乎比起大名鼎鼎的有頂市集,更有閑晃的價值。不過要買伴手禮的人還是要到有頂大市場看看(延伸閱讀)。
(設計對白:這裡有吃又有住,多棒?)
坐落在埃及市集Eminönü端的新清真寺(Yeni Cami ),面對著博斯普魯斯海峽,一派輕鬆地接待各國遊客。
小清新的格局比起藍色清真寺肅靜。洗洗手,把腳和頭包起來,我們又去裡面參觀了。
(傳統服裝店和穿起來的樣子)
又一路閑晃前往有頂大市場(Kapali Çarsi),午後的商店雖然稍微冷清,但沿途各色商店有趣得很。
除了常見的絲巾和飾品店,還有專門賣穆斯林專用泳衣的泳衣店。
以防曬的角度而言,先人確實有真知灼見,想必若配上大陸大媽的「臉基尼」就是他們理想中的理想了。
穿越小巷弄的散步一向是我了解一個都市最喜愛的方式,畢竟遊客看到的跟真正人們生活的面相是不同的,但真的要注意不要走到很少人的暗巷。
跟著人潮走,就走到有頂大市場(Grand Bazzar)。有頂大市場是個購物商圈,有五個入口,跟迷宮一樣,想買特定東西的人真的要好認真。感覺上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,價格是否有哄抬,應該也不太奇怪吧?還好我們只打算閑晃,背包客的好處就是,看到物件太大馬上放棄背回家的念頭。
各式的水煙、各色的手工皮鞋、各種樣式的首飾,玲琅滿目地壓倒性視覺,是各櫃點的裝飾重點。
爭奇鬥豔的結果是讓人不知所措,不知道要怎樣買才不會被騙錢(手一攤)。
不過一天五次的朝拜也是有地方可以行使,是個貼心做生意人的商場啊!還有偷照的牙齒小宇宙,牙醫看來真正逗趣!
最後就東看看西看看,也接近關店時刻,認真招攬客人的土耳其男人們也似乎收心,不再跟我們交際。比較有趣的是樂器行,試了一下傳統的直立式提琴Kemenche。跟後來改良的小提琴放置位置不同,跟中國二胡比較相同是直立琴,利用手來控制弓矛的鬆緊,進而控制音色。雖蠻令人喜愛,但我連小提琴都學得二二六六,別為難自己了。
(晚上的藍色清真寺)
(聖索非雅大教堂)
離開市集的時候,我們心想都最後一晚了,想去拍拍夜景,又走回最初的起點藍色清真寺,領略這混血城市的夜景。
日夜溫差很大的情況下,回旅館後的土耳其紅茶分外可心。這時櫃檯二號先生似乎也有察覺是我們的最後一晚,拉著我們跟他下一場雙陸棋。雙陸棋跟我們的象棋一樣,是當地人的人生必備品。因為我不會玩,所以都是櫃檯二號說什麼我就下。整體來說就是丟骰子和加法的組合-原來這些人從小就開始算數學啦!
是我唯一的感想。結果是我輸了,櫃檯二號先生讓我體驗了一下土耳其的下棋社交。但最後他跟我們合照完,突然親我們的臉頰,真的讓我想一拳打趴他,豬頭(生氣)!
隔天是回家之日,是晚上的飛機。一早有點時間,繼續觀光。先去看了瓦倫斯水道橋(Bazdogon Kemeri),是羅馬人統治時代君士坦丁堡的遺跡。
穿越古蹟的是川流不息的要道,兩端已然崩塌的狀態,很有庭園造景的感覺。怎麼羅馬人這麼會想,一個洞洞剛好是一台汽車子的寬度呢?與其費心張羅斜張橋來美化市區,真不如把古蹟留下與時共進。
穿梭依山所交織的伊斯坦堡,跟海岸邊的繁榮市儈迥異,別有寧靜的簡樸。偶然看到伊斯坦堡冬天的瓷磚畫和照片,不禁嚮往冬天大雪紛飛的藍色清真寺。
瓷磚畫裡還很認真地畫上蘇丹一行人。
離開水道橋,沿著山坡往上走,就到了蘇萊曼清真寺(Süleymaniye Camii)。這個清真寺是土耳其伊斯坦堡市內的數座大清真寺之一。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的,是建築師科錫南最重要的作品。整個建築群建在複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,使用了出奇的建築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合到一起。比如1558年和1559年完工的第
三和第四伊斯蘭學校階梯狀地向金角灣下降,是建築史中的傑作。(網路資料)
蘇萊曼清真寺好像有附設學校,多了些書卷感,遊客不那麼多也是原因。
室內安靜地觀賞,發現頭巾女子團體認真校外教學中,花俏的頭巾再度顯示土耳其的開放。
在寺內待了一陣子,我們決定前往最後一個景點伊斯坦堡大學。
伊斯坦堡大學也是個古蹟來著,現在還在整修。可惜週日不開放參觀,只走了一下,又走回位於貝亞濟門附近的有頂大市集,用了午餐。校園外面有販賣文具的攤販,這還是第一次見到,賣原子筆和筆記本的攤販。
午餐是傳統的烤肉和好吃的甜點庫納法(Kunefe),據信起源於法蒂瑪王朝,並成為穆斯林齋月最著名的甜點(網路資料)。這次旅行都沒有空想念台灣的傳統食物,反而充滿欣喜地探索土耳其菜,個人對於同列三大菜系(延伸閱讀)的土耳其菜抱持超高度肯定,不枉費旅遊書費心介紹,菜色介紹請見下回分曉(我會努力找時間寫的)。
逛了一下某人的墳墓,完全跟著人走進去的陵墓,只是覺得回教人氏瞻仰古人陵墓的行為非常特別,每個人都十分崇敬,念念有詞-不知道會不會跟我一樣揣測內容物的保存程度(想太多)。我們又回到藍色清真寺晃了一下,就要跟伊斯坦堡說掰掰了!
藍色清真寺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清真寺,這個原點是如此的美好,對我們倆人就是如此的特別。
(戰利品:絲巾、肥皂、甜點、茶)
最後有個小遺憾是伊斯坦堡機場的兩光服務員,沒有把我們的橄欖油包好,導致在曼谷轉機的時候被迫要放棄(難過)。相信在我EMAIL客訴後會改進,不然伴手禮誰要在機場買?
不過有機會還想造訪伊斯坦堡,等我!
又一路閑晃前往有頂大市場(Kapali Çarsi),午後的商店雖然稍微冷清,但沿途各色商店有趣得很。
除了常見的絲巾和飾品店,還有專門賣穆斯林專用泳衣的泳衣店。
以防曬的角度而言,先人確實有真知灼見,想必若配上大陸大媽的「臉基尼」就是他們理想中的理想了。
穿越小巷弄的散步一向是我了解一個都市最喜愛的方式,畢竟遊客看到的跟真正人們生活的面相是不同的,但真的要注意不要走到很少人的暗巷。
跟著人潮走,就走到有頂大市場(Grand Bazzar)。有頂大市場是個購物商圈,有五個入口,跟迷宮一樣,想買特定東西的人真的要好認真。感覺上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,價格是否有哄抬,應該也不太奇怪吧?還好我們只打算閑晃,背包客的好處就是,看到物件太大馬上放棄背回家的念頭。
各式的水煙、各色的手工皮鞋、各種樣式的首飾,玲琅滿目地壓倒性視覺,是各櫃點的裝飾重點。
爭奇鬥豔的結果是讓人不知所措,不知道要怎樣買才不會被騙錢(手一攤)。
不過一天五次的朝拜也是有地方可以行使,是個貼心做生意人的商場啊!還有偷照的牙齒小宇宙,牙醫看來真正逗趣!
最後就東看看西看看,也接近關店時刻,認真招攬客人的土耳其男人們也似乎收心,不再跟我們交際。比較有趣的是樂器行,試了一下傳統的直立式提琴Kemenche。跟後來改良的小提琴放置位置不同,跟中國二胡比較相同是直立琴,利用手來控制弓矛的鬆緊,進而控制音色。雖蠻令人喜愛,但我連小提琴都學得二二六六,別為難自己了。
(晚上的藍色清真寺)
(聖索非雅大教堂)
離開市集的時候,我們心想都最後一晚了,想去拍拍夜景,又走回最初的起點藍色清真寺,領略這混血城市的夜景。
日夜溫差很大的情況下,回旅館後的土耳其紅茶分外可心。這時櫃檯二號先生似乎也有察覺是我們的最後一晚,拉著我們跟他下一場雙陸棋。雙陸棋跟我們的象棋一樣,是當地人的人生必備品。因為我不會玩,所以都是櫃檯二號說什麼我就下。整體來說就是丟骰子和加法的組合-原來這些人從小就開始算數學啦!
是我唯一的感想。結果是我輸了,櫃檯二號先生讓我體驗了一下土耳其的下棋社交。但最後他跟我們合照完,突然親我們的臉頰,真的讓我想一拳打趴他,豬頭(生氣)!
隔天是回家之日,是晚上的飛機。一早有點時間,繼續觀光。先去看了瓦倫斯水道橋(Bazdogon Kemeri),是羅馬人統治時代君士坦丁堡的遺跡。
穿越古蹟的是川流不息的要道,兩端已然崩塌的狀態,很有庭園造景的感覺。怎麼羅馬人這麼會想,一個洞洞剛好是一台汽車子的寬度呢?與其費心張羅斜張橋來美化市區,真不如把古蹟留下與時共進。
穿梭依山所交織的伊斯坦堡,跟海岸邊的繁榮市儈迥異,別有寧靜的簡樸。偶然看到伊斯坦堡冬天的瓷磚畫和照片,不禁嚮往冬天大雪紛飛的藍色清真寺。
瓷磚畫裡還很認真地畫上蘇丹一行人。
離開水道橋,沿著山坡往上走,就到了蘇萊曼清真寺(Süleymaniye Camii)。這個清真寺是土耳其伊斯坦堡市內的數座大清真寺之一。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的,是建築師科錫南最重要的作品。整個建築群建在複雜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,使用了出奇的建築方案將山丘和周圍的街巷結合到一起。比如1558年和1559年完工的第
三和第四伊斯蘭學校階梯狀地向金角灣下降,是建築史中的傑作。(網路資料)
蘇萊曼清真寺好像有附設學校,多了些書卷感,遊客不那麼多也是原因。
室內安靜地觀賞,發現頭巾女子團體認真校外教學中,花俏的頭巾再度顯示土耳其的開放。
在寺內待了一陣子,我們決定前往最後一個景點伊斯坦堡大學。
伊斯坦堡大學也是個古蹟來著,現在還在整修。可惜週日不開放參觀,只走了一下,又走回位於貝亞濟門附近的有頂大市集,用了午餐。校園外面有販賣文具的攤販,這還是第一次見到,賣原子筆和筆記本的攤販。
午餐是傳統的烤肉和好吃的甜點庫納法(Kunefe),據信起源於法蒂瑪王朝,並成為穆斯林齋月最著名的甜點(網路資料)。這次旅行都沒有空想念台灣的傳統食物,反而充滿欣喜地探索土耳其菜,個人對於同列三大菜系(延伸閱讀)的土耳其菜抱持超高度肯定,不枉費旅遊書費心介紹,菜色介紹請見下回分曉(我會努力找時間寫的)。
逛了一下某人的墳墓,完全跟著人走進去的陵墓,只是覺得回教人氏瞻仰古人陵墓的行為非常特別,每個人都十分崇敬,念念有詞-不知道會不會跟我一樣揣測內容物的保存程度(想太多)。我們又回到藍色清真寺晃了一下,就要跟伊斯坦堡說掰掰了!
藍色清真寺是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清真寺,這個原點是如此的美好,對我們倆人就是如此的特別。
(戰利品:絲巾、肥皂、甜點、茶)
最後有個小遺憾是伊斯坦堡機場的兩光服務員,沒有把我們的橄欖油包好,導致在曼谷轉機的時候被迫要放棄(難過)。相信在我EMAIL客訴後會改進,不然伴手禮誰要在機場買?
不過有機會還想造訪伊斯坦堡,等我!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