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 to my blog, hope you enjoy reading
RSS

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

四天三夜IN戈壁

按照戈壁的導遊說,來到戈壁國家公園(Gurvan Saikhan National Park)就是要看三個點:烈火危崖(Flamming cliff/ Bayanzag)、洪果沙丘和阿爾泰山脈末端的Yolyn Am。我們的行程也完全就是跑景點。戈壁是很熱門的景點,機票一定要提早買,但買不到也不要太難過,因為從烏蘭巴托到戈壁的入口城市達蘭扎德嘎德(Dalanzadgad)有一條鋪設良好的柏油路,只要開車八小時,也能到達戈壁。不過我們是坐飛機去的(時間緊迫)。

離開機場、揮別最後的沖水馬桶後,我們正式進入蒙古旅遊的金雞母戈壁(Gobi)。戈壁是個比北邊乾燥許多的地方,地貌主要是沙漠,多為是礫質沙漠,也有我們想像中的沙漠覆蓋其上,是一望無際、更無任何遮蔽物的空曠區域,也是蒙古距離中國最近的地區。一般來說佈滿岩石碎塊的漠地,若經風力的吹送,細小物質多被吹走,使得地表礫石滿佈,形成礫質沙漠,簡稱礫漠。(網路資料)

(導遊女士)
(司機先生)
導遊是教授俄文的高中老師,寒暑假會兼差導遊,比起上一位導遊威嚴許多。依舊一下飛機就是補充水草,進入入口城市達蘭扎德嘎德(Dalanzadgad),城市裡有柏油路,似乎比木倫富有許多,建築以磚頭為主,跟木倫以木頭為主的建築是完全不同。戈壁以出產恐龍聞名,達蘭扎德嘎德(Dalanzadgad)還有個恐龍遊樂園,對於門口有五隻手指頭的暴龍,我蠻有意見的(茶)。


帶著水草,一路奔馳到100公里外的巴彥札格(Bayanzag) 附近投宿的蒙古人家,然後在那裡用餐。沒錯!沒有行程,因為中午的戈壁相當炎熱,氣溫來到攝氏38度,不同於早上從機場出發時偶有微風的陰天,中午12點到下午四點的戈壁,有著陽光普照,令人窒息、一切仿若靜止的氣流。然而這段時間原野上也沒有任何走動的人或動物,大家有志一同地躲在陰影處,等待炎熱的時段過去。導遊表示,先睡個午覺休息一下,傍晚再出發。

吃完蒙古人家製作的午餐羊肉燴飯(5000MNT),我們便在自己的蒙古包休息。然而蚊子超級多,多到令人崩潰,還好我有帶防蚊液,立馬到處噴灑、驅蚊...

午睡時間,我們真的也只能待在悶熱的蒙古包(藍色是我們的蒙古包)裡,當然沒有電風扇這種東西,此時扇子就是非常重要的利器!還有Ipad,是我最佳的午後時光夥伴。不論是北邊或是戈壁,蒙古包裡面都沒有電,我唯一的娛樂就是看著我帶的Ipad,等待時間過去。

依舊廁所十分有挑戰性,尤其氣溫高的時候,昆蟲的活躍性令人驚恐,猶如狂風,廁所的氣味更是令人不敢領教。即使是當地人導遊,也無法忍受,都逕自躲到看不到的地方方便。


(傍晚我們投宿的蒙古包人家,和隔壁放牧的羊群)

依然是沒有遮蔽物的原野,除了我們投宿的蒙古人家,附近還有兩個營區,其中一個是遊客的蒙古包(tourist gers)。遊客的蒙古包也是蒙古包,只是多了廁所、浴室和餐廳,太陽能熱水器可提供熱水,只是我想水也不會太乾淨吧!

吃飯的時候,我們在蒙古人家的主蒙古包裡用餐,小孩們也在旁邊玩耍,滿臉傷痕都是今年蚊子的作品,聽說今年的蚊子特別多。導遊說,他們的小孩平常上課,都是住在城鎮的親戚家,只有週末會回家,而蒙古人家冬天和夏天的營地不同,隨季節遷徙到他們歷代相傳的屬地。主蒙古包裡有電視和電話,外面有發電機和小耳朵,還蠻現代的。

中間則有暖爐,地上鋪著地板,擺設頗為雜亂,小孩們則是隨意地奔跑,沒有特別分野室內室外的感覺。


巴彥札格(Bayanzag)的意思是紅色的懸崖,或叫烈火危崖(Flamming cliff),就在我們紮營的不遠處,是經有幾百萬年的雨水沖刷、風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觀。

相對於整個原野是個高地的巴彥札格,直到1920年代美國動物學家Roy Chapman Andrews 發現這裡被沖刷出恐龍蛋和原角龍(Protoceratops)化石,一時聲名大噪,當然轉型成旅遊重點囉!戈壁也變成重要的恐龍產地。

遊客頓時成為這不毛之地重要的經濟來源。

旁邊的梭梭森林(saxual forest)是礫漠中少見的綠洲區,雖然說是森林,但主要是一堆草叢組成,並不是樹木。這群特殊的植物梭梭十分抗旱,可防止土地被沖刷、沙漠化,是沙漠中重要的造林物種。

最大的梭梭可以長至三公尺,確實有樹木的感覺(資料和導遊的介紹)。

隔天我們先回到距離入口城市達蘭扎德嘎德(Dalanzadgad)40公里的石畫區(Khavtsgait Rock Painting),觀賞三千年前留下的石畫。

跟想像中巨大的壁畫不同,所見是一群亂石,必須在其中走動,才能發現在刻畫在石塊上山羊,連導遊也不知道在哪裡,有點扯,似乎是因為導遊女士也是第一次來。於是我們在那兒尋寶尋了一下,彼氏突然表示發現了。

其實這群石頭也是墳墓區的樣子,因為排列也很特殊。果然走一走也發現了墓地的界線。真的是連墓碑都不立的草原民族啊!

今年因水分充足,到處都開著小花,一副慶祝行情,讓我都忘了我們所在之處是戈壁沙漠中。

前往150公里外的洪果沙丘(Khongor Sand Dune ),也是我們第二天投宿的地方,比起上個地點乾燥許多,蚊子少了很多,終於可有個清靜的晚上。洪果沙丘是Sevrei和Zoolun山的北邊分支,是蒙古國境內第二大的沙丘,寬10公里,長100公里,沙堆高80到300公尺,風大的時候,風吹沙時有很大的聲音,因此有一美名,稱之「唱歌的沙」(Singing Sands)。


吃完午餐,同樣在蒙古包休息到四五點我們才開始行動。跟蒙古人家拿到的飲用水讓我很驚恐,還好我帶了Brita濾水瓶來(囧)。下午先騎駱駝到沙丘的攀登地點。

帶我們的是十幾歲的小孩兒,一邊哼歌一邊牽著我們兩遊客。第一次騎駱駝的我還蠻興奮的,比起彼氏似乎很嗨(哈哈)。總覺得彼氏對於靠動物賺錢這件事情,有種莫名的無奈及抵抗心。雖然站在人道立場,與動物合照或騎乘後付費是不太好,但對於當地人這是一種謀生的方式。

駱駝其實是很怕生的動物,騎乘駱駝前,駱駝的主人會告訴我們不要站在駱駝的後方,不然駱駝會送你一腳!我是說真的會送你一腳,因為我就是那個白目的遊客,站在駱駝的斜後方想要偷摸牠,然後被踢了一腳。

因為前一天,我們住的蒙古包旁邊有一群駱駝,我和彼氏覺得很可愛就跑去看了。我還天真地想要偷摸駱駝的駝峰,還好是隻小駱駝,踢在大腿肉多的地方,沒什麼大礙。

身為城市人,很少有機會這麼靠近動物,總覺得有很多有趣的細節。

例如駱駝的睫毛長得不得了,都很想窺探是否有打開眼睛;或是駱駝的叫聲超級質樸的,很有「憨呆」的感覺;還有不知為何口水是綠色的,大概是混著食用後草的汁液吧?而且會利用附近的駱駝互相抓癢,又總是在警戒的感覺。


總之,我就是很少這麼靠近駱駝,總覺得很有趣。

洪果沙丘最高點有300公尺,導遊領著我們到底端,稍微介紹了一下方位,問我們是不是要爬上去,之後便在底下等我們。

(出發點)

(爬了十幾分鐘感覺上升不多)

(終於看到頂端的風景)

(沙丘的高點)
我想,我們花了快四十分鐘爬上去,十分鐘就回到底部。沙丘頂端風很大,建議帶著口罩和眼鏡,不然會有被沙子攻擊的體驗。跟雪地爬坡一樣,沙丘是個進一步、退兩步的地形。導遊說脫鞋爬會比較好爬,本來覺得應該不會,但沙子一直流到鞋子裡面,造成腳很難施力,我後來就把鞋子脫掉爬了,果然一馬當先,爬到頂端的時候真是痛快。

面向沙丘裡面,看到是延綿十公里的沙漠,我們兩個坐在上面打趣地說,如果不小心摔進去,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走出來呢!還好我們只有爬這一段。頂端風沙很大,建議帶著口罩和(太陽)眼鏡。

面向沙丘外面,是戈壁中的綠意,有種還好我沒有在沙漠地區出生的慶幸。


隔天我們前往戈壁第三個重要景點Yolyn Am,距離沙丘230公里,是延伸十公里的山谷。它是阿爾泰山脈末端延伸至戈壁形成了Gurvan Saikhan山的終端,山谷最窄處只能供三到四人通過。

山陰之處有冰塊,幾乎終年不化,是故成為一個景點(資料和導遊介紹)。

冰塊倒是不怎麼吸引我,但谷中徐徐微風,絲絲寒意很得我心。
進入山谷之前,有個生態博物館可參觀,館內有許多戈壁的生物標本,以及恐龍蛋化石。

野生的駱駝跟目前放養的駱駝有點不一樣,野生的比較矮小。另外山區也有大老鷹,展開翅膀約莫三米長,疑似就是射雕英雄傳中的雕。可惜標本的製作及保存似乎水準不夠,不過生物的多樣性很值得探索。

蒙古人對於恐龍型態的表現跟我印象中有點不同,我第一次看到有耳朵的恐龍,一隻手指頭四隻、另一隻手指頭三隻,鼻子上還有個角。當地也盛產煤礦,若基礎建設加強,應該會有不同的景象。

Yolyn山谷也可選擇騎馬參觀,另外還有蒙古計程車——牛車可搭乘。谷中生態自成一格,是戈壁少數生生不息的區域,山壁偶有山羊,三千公尺的山頂有老鷹築巢,山谷則有老鼠盤據。老鼠分為兩種,一種感覺上像土撥鼠,另外一種就是大耳的老鼠。

導遊的介紹是有兩種老鼠,一種有尾巴,一種沒尾巴(笑)。還說,運氣好會看到山羊站在山壁上。谷中杜松很多,香氣逼人,據說是佛教祭拜的焚香之一,但我不清楚。

由於我們回烏蘭巴托的飛機很早,所以四天行程的最後一晚我們住在入口城市達蘭扎德嘎德(Dalanzadgad)裡的旅館。有種莫名的感動,因為我本來以為我們四天都沒辦法洗澡(掩面)。市區裡有柏油路,也有超市和餐館。

路上有當地那達慕大會的廣告,而我們正期待後天烏蘭巴托的那達慕。閒晃了一下,到處都有卡拉OK,深深覺得蒙古人很愛唱歌吧!

其實大部分的餐廳都販賣羊肉或牛肉,很少見豬肉、雞肉和蔬菜。一般城鎮裡多無柏油路,餐廳的招牌也很質樸,菜單以蒙古文為主,不是導遊帶著我們,大概都找不到東西吃吧?

0 意見: